摘 要:探究延安精神的基本內涵,對于弘揚延安精神,科學發展地礦事業,意義深遠。三光榮精神是地質人對延安精神的行業體現。六隊人提出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則是六隊人對延安精神、三光榮精神的實踐探索。
關鍵詞:延安精神;三光榮精神;地質六隊核心價值觀
翻開厚重的中國革命史,每每被以毛澤東為首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創造的豐功偉績所折服。尋根溯源,中共中央從1935年10月19日到1948年3月23日東渡黃河史稱延安時期或陜北十三年所形成的延安精神居功至偉。延安精神“是人類歷史本身的豐富而燦爛的精華”。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延安精神都歷久彌新。
1983年在全國地質系統模范政治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總結出 “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 的“三光榮”精神。其精神實質和延安精神一脈相承,是延安精神在地質行業的特色體現。
2012年地質六隊提出了“發展地礦經濟,增加職工收入,構建和諧文明六隊”的核心價值觀,則是六隊人在長期的地勘經濟摸爬滾打中總結出的適合六隊隊情的企業文化建設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延安精神誕生的背景及其豐富內涵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28年,可劃分為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全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四個時期。延安時期跨越土地革命戰爭十年的后1年10個月、抗日戰爭8年、解放戰爭四年前兩年7個月,共計12年5個多月。一年后1949年3月25日黨中央由西柏坡遷至北平。延安時期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毛澤東曾評價有三點,在黨的“七大”籌備會上講:“我說陜北是兩點,一是落腳點,一個是出發點”。具體說是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這兩點講的是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兩個時期。在解放戰爭時期轉戰陜北歲月,毛澤東還講了一點: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個偉大的事變。
延安是中國革命的圣地和民主圣地,其實也是中國新文化的圣地和精神圣地。因為它成就了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毛澤東思想和延安精神。延安時代是中國革命從曲折走向勝利的輝煌時代;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黃金時代;是中華民族從挫敗走向復興的轉折時代。從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來看,從井岡山道路到延安道路,是中共的成功之道;從中國革命精神來看,從井岡精神、蘇區精神到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這是中共心路之歷程的里程碑。
延安精神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也是四個層面,理想信念、科學理性、價值道德、意志人格,也是延安精神科學體系大廈的四根支柱,其核心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
在新的歷史時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品格,革命傳統和作風。延安精神從實質上講是一種革命精神、民主精神、創造精神。自力更生是一種主體精神,創新精神、自主精神,是一種自信、自立、自強、自尊的中國人生哲學。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包含: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體精神;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開創精神;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自尊精神。
延安精神是永不褪色的支柱,在現代化建設中對各行各業的發展起著不可磨滅的激勵作用,尤其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為開創地質事業新局面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在深刻領悟延安精神的同時,我們應繼承黨的優良傳統,結合實際,立足本職,在地質事業的發展中發揚延安精神。
二、“三光榮”精神是地質人實踐延安精神的具體體現
“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延安精神的體現。建國之初,百廢待興,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地質事業承載了國家繁榮與富強的資源保障和地質服務的責任。一批批地質工作者滿懷豪情,前赴后繼,奔赴在祖國的崇山峻嶺、沙漠荒原之間,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們發揚“三光榮”精神,不畏艱險,勇于探索,不講報酬,勇于奉獻,埋頭苦干,艱苦創業,為國家找出豐富的礦藏,推動了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新一代地質工作者抱著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對地質事業的忠誠,仍然戰斗在荒郊野嶺、窮鄉僻壤,戰斗在最艱苦的地方,他們征服了種種艱難險阻,取得了許多豐碩的成果。如陜西省地勘局第六地質隊建隊50多年,向國家提交了大量優秀的地質勘查成果,發現并勘探提交了馳名中外的世界級的特大型鉬礦床—金堆城鉬礦床,在以潼關為主的小秦嶺金礦田勘查中,共勘探提交黃金儲量100余噸,為潼關縣被命名為“華夏金城”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為國家建設提供了資源保證。正是一代代地質人繼承和發揚“三光榮”精神,堅定理想信念,艱苦奮斗,才能為國家尋找到豐富的礦藏,促進經濟、農業、科技的發展,在實踐中體現了延安精神。
“以艱苦奮斗為榮”,是可貴的優良品質,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的體現。艱苦奮斗,一是物質生活上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反對鋪張浪費;二是在勞動態度上要吃苦耐勞;三是在進取精神上要求真務實、勇于探索、奮發向上;四是在品格風貌上要有高尚情操、廉潔奉公、先人后己。艱苦奮斗是地勘單位廣大職工的光榮本色。老一輩地質工作者帶著地質錘、羅盤、放大鏡“三大寶”為國家需找地下寶藏,風餐露宿,無怨無悔。在90年代地質工作低潮期,地質工作者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甘于清貧,耐得住寂寞,在待遇低下的情況下,仍然堅守在地質找礦第一線。在生活環境漸佳的今天,地質工作者將老一輩那種愛崗敬業精神,無私奉獻精神發揚光大,仍然堅守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在高原發揚著 “缺氧不缺精神、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干勁、缺氧不缺智慧”的精神,在崇山峻嶺之間承受著孤獨和思念,把壯美的青春奉獻給地質事業。為尋找礦產資源,他們吃苦耐勞,以頑強的毅力、樸實的作風,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造就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地質找礦隊伍,這種精神充分體現了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本質。
“以找礦立功為榮”,是“三光榮”的立足點和落腳點,是地質人光榮神圣的使命。地質找礦工作的地位和性質,決定了地質找礦工作的根本是為了取得地質找礦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礦產資源儲量和地質資料。因此,多找礦、找好礦,是地勘單位的神圣使命和主要任務。找礦立功既是服務人民、服務國家的體現,也是延安精神獨立自主、奮發圖強、自力更生在地質人身上的體現。
三、地質六隊的核心價值觀是六隊人實踐延安精神的探索
地質六隊提出了“發展地礦經濟,增加職工收入,構建和諧文明六隊”的核心價值觀,其精神實質和延安精神、三光榮精神有著明顯的傳承關系,是六隊人在新形勢下實踐延安精神的有益嘗試。
“發展地礦經濟”就是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不斷做強做大主業,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持續發展。其深遠意義就是在地礦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證固有資產增值保值,地礦經濟就會科學發展,獲得更多的優秀地勘成果,達到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經濟發展的目的。“發展地礦經濟”是六隊核心價值觀的立足點和落腳點,是六隊人光榮神圣的使命?!鞍l展地礦經濟”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在六隊核心價值觀中的體現。
“增加職工收入”就是通過不斷加快發展,創造更多財富,提高職工收入,造福職工。“增加職工收入” 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在六隊核心價值觀中的體現。
“構建和諧文明六隊”是我們發展的終極目標,經濟的發展、職工收入的提高、居住環境的改善,正是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為職工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實現和諧幸福?!皹嫿ê椭C文明六隊”是堅定正確政治方向的延安精神在六隊核心價值觀中的體現。
可以說,地質六隊提出的“發展地礦經濟,增加職工收入,構建和諧文明六隊”核心價值觀,是地質六隊人從隊情出發,腳踏實際,與時俱進,堅持走改制發展必然結果;是對地礦部門“三光榮”精神在新形勢下的豐富和發展;是繼承“延安精神”和“三光榮”精神植根于六隊這塊土壤結出的豐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