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經過十數個月的資料匯總、野外攻堅和綜合評估,我公司小秦嶺金礦田自有礦權區探礦證延續項目終于順利通過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專家的層層評審,塵埃落定,為我公司小秦嶺金礦田中深部系統探礦項目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地質依據和政策支持。而該項目負責人正是我公司地調所優秀青年工程師——劉松。
2011年7月,劉松從中國地質大學長江學院畢業后即入職六隊——這個曾經兩度被評為“國家地質找礦功勛單位”和有著優秀地勘傳統文化的光榮集體,一干就是九年,他長期堅持奮斗在六隊地質找礦的主戰場—小秦嶺金礦田,先后參與公司多個重大地質找礦項目,取得了豐富的找礦成果。小秦嶺地區的峪口和梁峁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腳步和青春的汗水。
實踐中磨練技能,老礦區攻深找盲
小秦嶺金礦田陜西省潼關縣桐峪-麻峪金礦區礦業權設置已二十余年之久,是小秦嶺(陜西)區面積最大的一塊礦業權,也是幾代六隊人艱苦奮斗取得的豐碩成果和根脈所在,隨著二十余年的強力開發,淺部資源趨近枯竭,區域中深部探礦工作已迫在眉睫,但區內探采礦工程錯綜復雜,給勘查、開發帶來了較大的風險,為統籌推進小秦嶺金礦田地質找礦工作,公司于2018年實施了“陜西省潼關縣桐峪-麻峪金礦區金礦詳查”和“陜西省潼關縣善車峪金礦區Q185號金礦脈深部勘探”項目。作為項目的主要參與者,劉松在接到項目之初,深感壓力之大,但這并沒有讓他退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他無懼困難,帶領項目工作人員,從充分收集礦區已有地質礦產資料做起,但由于時間跨度大、空間涉及面廣、礦脈構造差異大和資料質量參差給后期資料的篩選和綜合研究帶來了極大的難度,所以他經常帶頭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地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此外,他憑借自己在小秦嶺金礦田豐富的成礦理論基礎與工作積淀,研究優選工作區具有較大找礦潛力的典型礦脈進行深入剖析并輔以工程驗證,最后終于在十余條礦脈深發現了新的礦體或擴大了原有礦體的規模,為公司潼關礦區中深部系統探礦工程取得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礎。
勤奮拼搏中凸顯素養,淡泊明志中彰顯情懷
入職六隊近十年來,劉松同志以釘釘子的靜心、闖進和韌勁全心鉆研業務技術,提高業務技能;工作實際中他時刻不忘踐行地質“三光榮”精神,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節假日,經常因為一頭扎進工作而在野外度過;生活上他從來對衣食住行沒有特殊的要求,更沒有因為地質找礦工作的辛苦和微薄收入而氣餒?!澳睦镉行枰?,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這是他入職近十年來工作上的真實寫照,但他覺著這就是自己的分內之事,作為一名地質找礦技術人員,他經常說:“只要有礦找,我就心滿意足了”。這就好比一位真正的將軍,沒有不想上戰場的。
今年,由于他對小秦嶺金礦田成礦地質背景深刻的認識和豐富找礦經驗而成為“小秦嶺整裝勘查區深部地質結構及隱伏礦體綜合物探普查”項目的骨干成員。該項目系陜西省自然資源廳地質找礦重大專項基金項目,旨在通過綜合物探技術并結合以往地質礦產資料,精細刻畫小秦嶺深部地質結構,對小秦嶺金礦田深部找礦和金礦類型的突破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因主要以物探技術為手段,在地質礦產與物探資料的融合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理論和技術障礙,但劉松積極參與項目內“跨學科”技術攻關,一邊詳細研究區域地質礦產資料,一邊鉆研物探理論和技術,在地質理論和物探資料的深度融合上提出了自己獨到的方法和見解,對物探資料的落地、更好地指示地質勘查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就是劉松,我公司地質調查所一名年輕的地質礦產工程師,生活中一個默默無聞的平凡人,但他篤定的心志、淡薄的心境、鉆研的韌勁和勤奮的干勁卻有力地彰顯出新時代地礦人愛崗敬業、拼搏進取的底色和扎根一線、無私奉獻的情懷。是他給我們新時代的地質人樹立起了學習的榜樣和前行的目標。
供稿:楊建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