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進
近年來,為適應企業化改革發展的時代需求,公司把“提質量、樹品牌、拓市場、增效益、控風險、惠民生”確定為推動公司發展的基本理念。公司地質調查所圍繞“十八字”理念要求,堅持走出去,奮力拓展地質市場空間,尋求多層次、多形式的地質勘查項目合作。
2018年,在公司支持下,公司地調所承擔了西勘院牽頭的新疆區基金項目——若羌縣阿密斯騰塔格一帶1:5萬礦產地質調查,我公司承擔其中1:50000水系沉積物測量部分的工作。
5月17日,在領導們的囑托聲中,項目組全體人員滿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征服阿爾金山無人區的征程。始發西安過蘭州繞青海進新疆,行程2500公里,隊員們顧不上欣賞一路美景,一到目的地,稍事修整就立即開展野外工作。羌項目工區位于我國四大無人區之一的阿爾金山,其氣候條件、通行條件、地形條件等非常艱苦,9月中旬收隊。在歷時四個月的野外工作中,項目組技術人員克服了在省內項目上難以想象的困難,灑下了艱辛的汗水,也把六隊地質人勇于吃苦、頑強拼搏的精神留在了新疆的大漠戈壁,把六隊品牌樹在了新疆地質市場。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一是關于地質項目管理,要順應新時代要求,完善地質項目承包機制。地質項目承包制是對傳統地質項目分工的一種改變,有利于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人員之間的有機組合,從本質上來說是適應新時代環境下地質的必然選擇,這對于單位和個人來說應該是雙贏的。實行地質項目承包制,對我們來說是一項新生事物,應在機制上予以保障,在公司或所里統一管理的前提下,項目負責人確定后,以雙向選擇機制組建落實項目團隊,給予項目部科學的選人用人自主權。
二是要理順項目資金安排。從若羌項目合作效果來看,做好這方面工作非常重要。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把項目合作的各項規矩約定起來,項目工作才能順利開展。比如項目是勞務輸出還是項目承包,合作方應該承擔哪些費用,我們要承擔哪些支出,以及在項目開展前就制定好野外津貼補助標準、發放時間、發放人等,把這些提前明確了,就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沖突。
三是要做好項目前期踏勘調研工作,全面掌握工區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若羌項目位于無人區內,是近年來地調所首次承擔的疆內項目。對于進軍新疆地質市場,同志們熱情很高,信心很足,但是新疆地廣人稀,開展地質工作環境復雜,盡管在項目開始之前,地調所、項目組預想了所有能想到的困難和問題,但礦區環境實際復雜程度遠超預期。所以加強對承接的地質項目,尤其是對于未曾涉足的區域前期野外踏勘至關重要。
四是對于艱苦地區的地質項目要加強后勤保障。以若羌項目為例,由于駐地與項目工區距離遙遠、人力不足等原因影響,給項目開展帶來很大影響。由于氣候、身體等原因無法完成項目組原定“上四休一”的工作計劃;吃水的地方離駐地60公里,補給的地方離駐地300公里(包括200公里山路),加之采樣工作人員眾多,補給的難度超乎意料;項目僅有一臺公用電腦(私人電腦兩臺),整理資料需要排隊等待,加之為了節約成本只能在特定時間內發電,也造成了人員的浪費以及時間的消耗;因許多地方無法當天返回,必須采用打游擊的方式進行,需要騾子馱水、食物、以及生活必需品等,不但要雇傭喂養牲口的當地人,還要有我們的人員配合其工作。因此,有力后勤保障也是保證項目正常開展的重要因素。
五是要積極發揮團隊力量。人永遠是項目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也是決定成敗的重中之重,一個好的團隊可以爆發出無窮無盡的能量,戰勝不可逾越的困難。在地質項目管理中,應該打破“大鍋飯”,以有效的“汰出”機制,獎優罰劣,讓肯干能干的人發揮更大的作用,讓能者多勞、多勞多得,對多勞者進行特別獎勵,對懈怠工作者給以懲戒,形成“不養閑人,人人爭先”的局面。
總的來說,這次新疆若羌之行,是人生中的一次寶貴經歷,也是難能可貴的一次歷練,受益匪淺。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思想、精神得到了考驗;在項目的管理、運作及處理與甲方、與項目人員、與雇傭工人之間的關系方面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提升。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斷地溫故知新,活學活用,進一步地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在各方面爭取更上一層樓,高質量地完成好公司和地調所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