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若羌化探項目是近年來地調所首次承擔的疆內項目,且工區位于我國四大無人區之一的阿爾金山,其氣候條件、通行條件、地形條件等可謂是艱險萬分,然而其蘊藏著的神秘感也深深吸引著我們。
2018年5月17日,我們項目組一行九人滿懷著欣喜激動的心情在領導們的囑咐聲中踏上了征服阿爾金山無人區的征程。始發西安過蘭州繞青海進新疆,2500公里的距離,一路上風光無限好,雅丹地貌姿態萬千令人嘆為觀止;戈壁灘上遮天蔽日的沙塵暴更是令人敬畏;沿途牛羊成群,風吹草低,好生愜意;野驢黃羊,時而狂奔不停,時而駐足翹首,甚是壯美。
經過3天的長途跋涉,我們順利抵達了目的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天公不作美,迎接我們的是一場在我們看來不能再瘋狂的沙塵暴,漫天黃沙,遮天蔽日,伸手難見五指,令我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在同合作方西勘院對項目的前期準備、推進事宜等進行磋商之后,于5月23日野外工作正式拉開序幕,挑戰阿爾金無人區的戰斗業已打響。該項目工期緊任務重,1000平方公里5073件樣品兩個半月時間,面對種種壓力和困難,項目組全體同志邊工作邊學習,清晨迎著朝陽翻山越嶺,披荊斬棘,黃昏拖著沉重的步伐,返回駐地,狼吞虎咽之后又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當天野外資料的整理工作之中,經常是早起見日出,幕見棲鳥還。
由于工區面積較大,采樣難度因地形所限超乎預期,許多地方不能當天返回駐地,我們只能采用“打游擊”(騾子馱帳篷,走哪住哪)的方式進行。于是茫茫阿爾金山便是我們的床,浪漫星空便是我們的被,與阿爾金山野驢為伴,別說還真有點野性。然而吃飯卻是最大的問題,自帶的淡水僅能維持兩日,后面的日子就只能用燒開的咸水煮方便面、下掛面,或者索性用馕充饑。為了能按時完成任務,項目人員餐風沐雨,齊心協力,從不叫苦。
雖然工作區地處我國四大無人區之一的阿爾金山,雖然我們都是第一次涉足此地,雖然吃水的地方離駐地60公里,雖然補給的城鎮離我們300公里有余,雖然工區內山高坎陡、又時不時的受到野生動物的威脅,雖然若羌河的水冰冷刺骨……但我們都堅持下來了,我們經受住了來自身體與地域的雙重考驗,我們也保質保量完成了單位交給我們的任務。
通過項目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我們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萬千阻礙,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氣勢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我們走過了別人不走的路,我們看過了別人看不到的風景。終于在8月底順利完成了設計任務。
這次新疆之行,對我們所有人而言都是人生中的一次寶貴經歷,也是難能可貴的一次歷練。通過該項目的實施,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自己,我們的思想凝聚力、意志力都得到了升華,當然我們也認識到了我們的不足之處。做為年輕人,我們更應該與時俱進,面對地勘改革的進程有條不紊的向前推進,固有的不合時宜的思維必將被新的思潮所代替,傳統的老化的模式必將在改革中升級創新,傳統地質向大地質轉變的浪潮愈演愈烈,面對新的形勢,機遇與挑戰并存,為了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在今后的工作學習中,我們更應不斷加強對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學習,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穩扎穩打,爭取專業技術水平能夠進一步提高,為我們單位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也為我國的找礦事業添磚加瓦。
地調所 劉曉龍
2018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