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一門藝術
-讀《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有感
礦權中心 申壯
談到說話,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可能在座的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個話題很無聊,從一兩歲開始的時候就能說話,到現在已經幾十年了,還需要談論什么說話。大家先不要著急,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
10年我考入長春工程學院學習地質專業,說實話那個時候對于地質這個行業的概念很是模糊,沒有任何的興趣。我們的第一堂課是《普通地質學》,授課的是我們學院的副院長,一位博才多學、風趣橫生的教授。洋洋灑灑兩節課的時間,便讓我對這個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那富有激情的演說,甚至讓我熱血澎湃,恨不得立馬就沖出教室奔赴找礦一線,拋頭顱,灑熱血,為祖國找礦產?;剡^頭來試想一下,如果把這位授課的教授換成在座的各位,能否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作為常年奮斗在野外一線的技術人員,很多時候野外工作的艱辛加上對于遠方親人的思念,內心總會不時的滋生出放棄的念頭。但是往往領導不時的慰問、指導,總能讓我們重新鼓足干勁,斗志昂揚的繼續干下去。這就是領導講話的效果,換做是你來講話,結果又是如何呢?
坦白來說,我也是一個不太會說話的人。有次和朋友開玩笑說,我們的工作中只和兩種東西打交道,一種是不會說話的石頭,另一種是不善言辭的村民。所以平常和朋友、同事在一起的時候說話總是大大咧咧,不懂得去顧忌別人,口直心快的我總是在不經意間傷害了別人,也為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麻煩。為了擺脫這個困擾,我選擇了這本《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全書并沒有照本宣科,也沒有長篇大論,只是通過一個個虛構而又貼切我們生活的小故事,讓我們更好的明白不用能說會道,不用假裝深度;只需懂得傾聽,懂得欣賞,已經是與人交流的一種美德。那么我在這里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幾個名句。
1、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很懂說話
2、自問自答,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想
3、是在鞏固友誼,還是在增加彼此的冷漠?
在生活中,我們和親人或者朋友相處時,難免會發生一些爭執,有時甚至會傷及我們和親人、朋友的感情。有時爭執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一些小事,每個人堅持自己的觀點,可能會使用一些“尖銳”的語言,這就是造成傷及感情的原因。我們為什么不妨這樣想一想,他們是我們的朋友或者親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發生爭執很正常,但是我們為什么不能為我們的親情、友情,做出一點讓步呢?即使他們是錯誤的,我們沒必要用尖銳的話去刺激他(她),他們都是明白人,可能會顧及自己的顏面,跟你爭吵,甚至有可能他已經知道了錯誤的地方,但是你這樣的話會讓他堅持錯下去,我們可以想一想對方當是的感受,估計也是相當的尷尬,即使我們自己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可能會堅持錯下去。但是我們為了親情、友情,把無謂的爭執勝利讓給對方,使用一些平和的語氣結束爭執,事后大家都會明白緣由,這樣會使我們的感情更加緊密。
每年的大年三十,我總是很忙,當然了,我的手機也是一點沒閑著。幾乎是從早上我還沒有睜開眼的時候便開始收到各式各樣的恭賀新年的短信,這些短信無一例外都是對仗工整,文字優美,但是我幾乎都是一掃而過,因為我知道他們都是粘貼復制,然后群發,內心來講是反感的。然而人在江湖漂,哪能不回復人家?
下次,當你貪圖方便,想按下一個鍵就發出一百多條垃圾短訊向朋友賀節的時候,想想對方的感受,想想這樣做真的是在鞏固友誼,還是在增加彼此的冷漠?
我認為我身邊的大多數人平時僅僅是把語言當做了一種交流工具,并沒有真正發現它的美。而蔡康永在書的末尾寫到:我覺得語言最美的時候,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感受到了彼此相互需要的時候??空Z言確認了彼此的存在,此時語言最美。
生活中的我們既不是領導,也不是學富五車的學者。所以我們不用去開會給員工講話,也不用對著數百名學生來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我們中間的大多數僅僅是一名普通的員工,過著普通的生活,每天說話打交道的大都是身邊的同事。如何愉快的與同事說話溝通,如何讓工作處理的更加有效,如何讓自己所處的環境更加適應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家都知道:“發展地礦經濟,增加職工收入,構建文明和諧六隊”是咱們六隊的核心價值觀,然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這一核心價值觀呢?我認為作為一名普通員工,除了干好本職工作之外,努力提升自身的說話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人與人之間有效的溝通,實施行動,才能準確、無誤得將工作做好。每當我們干一個項目時,項目組成員經常溝通,說一說工作所遇見的問題,然后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我們工作會更加順利、有效,最后做出一個比較優秀的項目成果。同時也為我們六隊在社會留下好的印象,吸引更多項目投資者。長久以此,六隊經濟將會越來越好,職工收入也會增加,創造一個和諧文明六隊。
長久以來沒有一本書可以如此的吸引我把它讀完,書中虛構的情節也仿佛就發生在我現實的生活中,指出了自己的缺點。書中的內容觸動了我的靈魂,讓我的想法和行動都有所改變,從而讓我更加的完善,這便是一本好書,值得讀的書,推薦給大家。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