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縣楊家莊-西溝項目工作紀實
陜西寶雞鳳縣唐藏鎮——“倒回溝”—這個曾經讓玄奘法師望而卻步之地。
“通天河”—這個曾將讓玄奘師徒望洋興嘆的高山深澗;
“黃風洞”—這個曾經讓玄奘師徒歷經磨難的地方,如今是第六地質隊唐藏項目部常年駐扎之地。
在這里,有一支年輕、充滿朝氣的團隊:項目負責尚小社,項目組人員石鋒,楊建鵬,張力,趙國富,韓鑫,王強,馮聯盟,劉煥偉。這群年輕人秉持著堅定的找礦信念,譜寫著與天斗,與地斗,為國家找礦事業燃燒無悔青春的華麗篇章
“陜西省鳳縣楊家莊-西溝地區金礦預查”是陜西省2014年第一批省基金空白區招標項目,我隊于2014年底通過競標方式取得該項目勘查權。
2015年3月,項目開始野外工作,首先突擊完成1:25000土壤地球化學采樣。清晨,小伙子們踏著露水,迎著朝陽踏過山頭,淌過溪流,披荊斬棘,穿越叢林;黃昏身負數十斤樣品,渾身泥水,步履蹣跚的回到駐地,經過短暫地休息,他們立刻又開始交流著今天的工作,談論著明天的采樣線的選取。在此期間,沒有一個人因為苦,因為累而退縮而不滿,雖然這里居住簡陋,生活單一,但工作內外卻彌漫著同事之間暖暖的關懷和濃濃的情誼,正是這給了他們明天繼續奮斗的希望與干勁!
遠離駐地的蔣家溝-石嶺溝一帶對他們來說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因為地處高山河流發源地帶“V”字型溝谷特別發育,地形切割深,山勢陡峻,采樣工作往往地跨數座山梁。正面進攻,體力耗費巨大,危險性高,甚至存在天黑之前走不出深溝的隱患;背面進攻卻要繞一大圈到南面的草涼驛鎮進入工區,這樣則耗費巨大的時間代價,最后項目組決定早上提前出發優選最近的路線翻越群嶺保證按時完成取樣,之后長途跋涉十余公里摸黑從草涼驛出溝;翻山采樣之中他們餓了只能啃干饅頭,渴了喝涼水,累了席地而坐……。
等到所有人員全部出溝,坐車回到駐地已經是滿天星斗,而他們卻是人困馬乏,體力透支,一天連一頓正常的便飯都吃不上。盡管是在這種情況下,同志們僅是經過簡單的修整又斗志滿滿的開始準備第二天的行進路線和工作物品。
終于,在項目組全體工作人員一個多月的艱辛努力下,項目化探取樣工作圓滿完成,并在67km2的工作區圈定出地球化學綜合異常30個,其中在蔣家溝一帶圈定化探異常七處,并發現含金構造蝕變帶五條。
2015年冬,項目組以地球化學剖面測量和槽探的工作方法對異常進行查證。這個階段他們依然早出晚歸,翻山越嶺。但讓他們犯愁的是,由于工區構造蝕變帶硅化強烈,刻槽取樣工作真正成了“鐵杵磨針”,在山高路遠的情況下,刻槽機無法到達山頂,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刻槽方法:鋼釬加大錘。這樣工作效率變得十分低下,一整天甚至不能刻完一個槽探工程的樣線。最后由于工作量大,同志們因為刻槽采樣有的手被大錘砸傷,有的手抖得連飯都送不到嘴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一錘錘硬是啃完了40多個槽探工程的取樣工作,使得分析化驗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最終,在大家飽滿的工作熱情和超強的毅力支撐下,于2015年底—僅一年時間圓滿完成了項目所設計的各項工作任務并取得了讓人振奮的成果:三條含金構造蝕變帶,最大延伸1000m,單工程刻槽樣金最高品位19.6g/t!另外還發現了規模巨大的晶質石墨礦帶一條。
“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工作之余,小伙子們還經常進行藍球、乒乓球等文娛活動,時常保持著一幅強健的體魄和一種充滿活力、斗志昂揚的精神風貌。
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技術乃立足之根本,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更好地迎接明天的工作,擔負起為國家找礦的責任,才能真正滿足自我,實現自我。所以在野外閑暇之余,大家特別注重業務知識的學習,通過互相之間地交流,再在工作中理論聯系實際,使每個人的業務水平都在穩步上升。
經過項目組全體同志們的共同努力,陜西省鳳縣楊家莊項目在2015年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找礦突破。我們相信,在隊領導的堅強領導下,只要同志們堅持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項目組一定能夠在2016年的勘查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找礦成果,為陜西地礦第六地質隊的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供稿/攝影:楊建鵬/尚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