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末,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礦產資源短缺現象逐漸顯現。為了應對經濟快速發展而帶來資源、特別是大宗礦產品嚴重依賴進口的不利局面,同時也為了解和掌握我國地域遼闊,地質環境多樣復雜的現狀、變化情況,解決我國經濟法發展所必須的礦產資源,國家從礦業資源的源頭—地質工作,特別是公益性地質工作超前來規劃實施,在全國實施的地質大調查項目。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經過上世紀末地質大蕭條之后,地質才慢慢地熱了起來。經濟建設,地質先行。1999年國家啟動了以中國地質調查局為核心的地質大調查。2000年全國二十多個地勘單位共同奔赴我國最后一塊地質工作處女地——青藏高原,從事基礎地質調查與礦產勘查工作。在經過了一系列論證、立項與評審后我所在的陜西省地勘局西安地勘院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與西藏三交界的祁漫塔格南坡承擔了“阿牙克庫木湖幅1:25萬區調”項目。
2000年5月,地調局在青海格爾木開了青藏高原項目動員大會,現國務院參事——原地調局張宏濤副局長親自給我們送行。由于是初次入藏,許多人都出現了眩暈、嘔吐等高原反應,路上經歷了不少的困難,算是高原給我們的下馬威吧!但與我們正式上了高原工作過程中碰到的困難簡直就不算個啥。5月23日我們項目正式進入工區,來前已做了各方面準備,簡單休整補充后進駐第一個工作地,三十公里路我們就走了整兩天,路上的風沙和濕地、沼澤陷車就給我們前進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不由心生“行路難,行路難!多歧途,今安在?”感慨。高原的天氣總體缺氧、氣溫低外,最大特點是多變而且是說變就變,剛剛還艷陽高照,一股黑云飄過來不是雪雨就是冰雹。早上出工時穿羽絨服,中午大太陽曬得你眼發黑。絕大多數人體驗了幾十年都沒見過的自然環境如此之快的變化。
由于高原缺氧,沒有固定居民,藏羚羊、野驢等野生動物還是比較多的,棕熊、狼也常能見到??赡苁侨背陨俅┑脑蚧蛘哒f為了適應高原的自然環境,高原上的狼個頭都比較小,略顯灰白色,群居明顯,狼這種動物是進化最成功的物種之一,也正是高原狼能適應青藏高原如此惡劣自然環境而生生不息的原因吧!我們跑路線的小組兩人有時在外野經常露營睡袋,半夜常聽見狼在周圍的叫聲,只好點一堆篝火給自己壯膽。有時地質員半夜向回走,后面常有幾只狼不遠不近的跟著你,就象蒲松齡聊齋中一篇《狼》中所描述的一摸一樣,狼跟上了你,你向前走它跟著走,你走的快它也跟的快,你走的慢它也慢們,你停下來它就跟著停下來,你轉過身迎著它走,尤其是快走或跑它也轉過身跑,而且還不時回頭看看你離它遠近。弄得你心里非常毛躁。但從來沒見也沒聽別的省地調院說過有狼攻擊過人的事發生。但一般膽小的常人不愿走后面,狼要一直到把你送到駐地為止才會離開。更有意思的是在項目駐地,一般定在一個地方都要住上一月半月的,人吃剩的飯菜、骨頭等就在附近挖坑埋了,但這些東西對于生活同樣艱辛的狼來說就是好東西。它們經常在下午天快黑時就聚到駐地帳篷周邊的小山包上,由于地質員回來還要整理資料睡覺較晚,中間出去方便??吹讲贿h的山上一個個小燈泡發著綠色的幽光,那是一雙雙饑餓、充滿期待的狼的眼睛。膽小的年輕人常不敢一個人出去。特別是當所有地質員都跑長路線晚上不回來時,留在家的炊事員晚上嚇地抱著電警棍坐在架子床的上層,兩眼緊盯住帳篷門簾不敢睡覺,好像狼要闖進來似地。每當地質人員都出工時多次要求和大家一起出去,而不愿在住地看家。
后來時間長了,見的多了也就慢慢習慣了,然后了解到狼有吃羊的一面,但它的存在對青藏高原的生態平衡也有一些好處。一是由于群狼常攻擊使得藏羚羊等野生動物保持了善于奔跑的習性而身體健壯,是這一國家瀕危野生動物保持了健康的體魄。二是狼的存在,控制了食草動物的數量以維持生態平衡。其實,高原狼個頭小,生活的也很不易,我們在三個泉住時有頭可能是被趕出群的公藏驢每當我們汽車出工或收工時都要陪我們跑很長一段路并最終從汽車前方繞過后停在旁邊,就它一頭驢也敢主動騷擾幾頭結伴而行的狼。所以說狼很少能捕獲野驢、耗牛這樣的大型動物,只捕捉一般小點的動物如草原鼠。它也吃老死動物的腐肉,相當于給高原環境打掃衛生。關中農村人常說爛棉花套子也有塞窟窿的地方,狼作為生物鏈上的一環是有利于動物界的,豐富了物種多樣性,有它存在有利于大自然的一面。
作者/王根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