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正從事業體制向企業體制轉進,從事業到企業究竟有何不同,我想,最直觀的看法應該是"老板換了".事業單位吃的是國家財政,而企業則要向社會向市場找飯吃,事業體制勝在穩定,而企業體制則更靈活、機遇更多而風險更大.
從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世界上就開始誕生了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數百年走來,大浪淘沙,有無數的企業被歷史的大潮所吞噬,又有多少企業闖過急流險灘而生存下來,成了如今世界知名的“百年老店”,數百年企業的生存發展史,真正是一曲“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的悲壯之歌。消亡的企業被歷史的大潮吞噬的一干二凈,而留下的“百年老店”卻在生存發展中不斷積累沉淀,形成了企業自身的氣質——企業核心價值觀,留給后人去感嘆、去深思。健康而富有創造力是迪斯尼的核心價值觀;競爭力、質量、明確的目標,樸實、開放、責任感是吉百利的核心價值觀;保持高尚操守,對人永遠的尊重是摩托羅拉的核心價值觀;領導航空工業,永為先驅,應付重大挑戰和風險,產品安全與品質,正直與合乎倫理的業務,吃飯、呼吸、睡覺都念念不忘航空事業是波音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從字面上來看,每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都不一樣,但本質上卻可以看出他們的共通性——具有前瞻性的生存之道。具有前瞻性的生存之道其實也就是應對危機、應對風險的生存之道,其應該有三層意思:一是企業相對社會或市場的定位,即企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企業相對于社會或市場是雙向選擇的,企業的存在要對社會有自身的貢獻,企業才有存在的意義,反過來社會對企業的存在有需求,企業才能生存。二是企業對企業的發展有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發展的方向,企業這艘航船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就不能劈波斬浪、不斷前進。三是企業對企業的每一名員工有要求,讓企業發展的理念和企業員工的理想緊密相連,形成強大的企業團隊,與企業福禍同依,共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也如同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一大批的企業,其中,有的企業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成了國內乃至國際知名企業。如:海爾、聯想等等。也有一些企業,如曇花一現。如:三鹿等等。企業發展真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以史為鑒,不可不察,企業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切不可忘記企業的社會責任。